Back to top

學生策展心得

學生策展心得

活動名稱:「185線跨越土牛溝:原民部落與閩客聚落田野踏查」學生策展

課程教師:徐文瑞

課程助教:黃加嘉

參與學生:黃加嘉、周育弘、蘇子倫、陳音妙、沈湘芸

活動地點:臺南美學館、屏東

活動時間:111年05月12日(四)- 05月24日(二)

 

徐文瑞老師帶領本校藝術跨域研究所「技術,生態,原民性」學生,於5/12-5/24共同參與台南美學館、屏東山區策展計畫。參與之本校學生有周育弘、黃加嘉、蘇子倫、沈湘芸,以及臺北市立大學的陳音妙。以下為參與策展學生的心得分享:

 

北藝大 博物館研究所 黃加嘉

透過這次的協助策展,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能夠認識排灣族的傳統文化,更難得的能夠進入部落的石板屋內,並協助族人一同進行排灣族儀式的花環,以及展場內的有機物創作的採集與製作。排灣族部落內特有的圖騰、紋飾以及各樣的符號皆蘊含著屬於這個族群的價值與世界觀,和部落的藝術家除了談論部落神話故事、以及傳統的族語之餘,也透過這樣的機會使學生反思了圖騰的氾濫化使用,以及當前部落面對文化傳承和現代化變遷底下的衝突和磨合的嚴峻。

 

北市大 舞蹈研究所 陳音妙

本次佈展是我的初體驗,有很多的不瞭解與未知,從最一開始的刷油漆、作品定位到後期的懸掛物件、將部落採集的植物與器物做氛圍的營造,實際參與後才發覺原來每個展覽的背後都有人們不知道的巧思與辛勞,看著展場一天一天變得更加完整,真的會很有成就感。包老師期望觀展者一走進展場就如同走進部落一樣,因此把山裡的植物搬運過來佈置,而植物隨著時間也會從原本綠油油的一片轉變為褐色,包老師說到時會有另一番不同的感覺,如同雕刻的藝術品一般展現在眾人面前,聽起來真的好期待呀!而佈展的過程中包老師也分享了一些作品內容的意涵以及部落的傳說,收獲良多。

 

北藝大 博物館研究所 蘇子倫

前一次到口社部落看見包梅芳老師的作品,運用各式媒材紀錄下排灣族的記憶,而這些作品來到台南美學館,要展覽在白盒子空間要做些什麼樣的轉換,才能在視覺上作品看去來更有生命力,不讓它們成為普通的繪畫展覽,運用作品之間的距離、上下的調整讓整體展場生氣蓬勃,尤其是後方的雨傘懸掛,更是我們經歷過各種嘗試,最終呈現的視覺張力,凸顯出作品的力量。

 

北藝大 藝術跨領域研究所 沈湘芸

這一次到台南美學館的經驗是和藝術家一起經歷每一個布展、創作作品等流程,最後一起在展場呈現。學習到的除了藝術家本身的創作方法以及了解創作理念之外,也學習了展覽製作的實務,例如木工、油漆、水電等進場順序,並且更加了解展覽製作過程與方法,比如作品應該如何展示可以同時達到藝術家與觀者都滿意的狀態,最後是學習如何與藝術家合作、交流,收穫良多。

 

北藝大 博物館研究所 周育弘

很慶幸有機會參與「SAMILING的記憶雙個展」的策展工作,成為策展團隊的一份子,在旁協助徐文瑞教授與包梅芳藝術家,從中收穫滿滿,學習到策展的細節,包含了如何掛畫、包裝作品、刷油漆等,這些都是我以前未接觸過的,是全新的體驗。此外,我也學習到徐文瑞教授如何運用展場空間,依照藝術品的主題分配位置,展示眾多的藝術品,讓展場成為儀式空間。

d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