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藝術出版課程演講:藝術家書籍的美學與實踐

  /  活動   /  2021   /  藝術出版課程演講:藝術家書籍的美學與實踐

藝術出版課程演講:藝術家書籍的美學與實踐

課程:藝術出版
授課:林亞婷
演講:蔡胤勤、陳愷璜
日期:2021/11/30

 

 

這次課堂邀請書籍藝術研究者蔡胤勤先生以《藝術家書籍的美學與實踐》為題演講,且榮幸邀請到陳愷璜校長同場分享其藝術家書籍之出版經驗。蔡胤勤先生為藝術家書籍文獻庫(Artists’ Books Archive, ABA)營運總監,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曾訪學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並結業於敬人書籍設計高級研究班,目前為本校美術學系藝術實踐與批判研究博士生,實踐範疇與研究主題以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和攝影書為核心。藝術家書籍文獻庫乃由蔡胤勤先生創立的PAPER MATTER工作室原來的實驗室形式轉成立,目前長期進駐台北國際藝術村,致力成為台灣有關藝術家書籍與攝影書研究中心。圍繞著收藏(collection)、研究(research)、教育(education)及策展(curation)等四個主軸,ABA策劃文獻展暨論壇同時亦開設製本實踐課程等各類活動。乃國內少見將「技術掌握與運用」以及「概念生成與整合」融入藝術家書籍教育推廣的機構。

蔡胤勤先生援引美國當代詩人及教育家Amaranth Borsuk (2018)關於「書」在數位年代之物件(object)、內容(content)、概念(idea)及介面(interface)等四個層面,切入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之當代定義。經由舉例以及現場展示,蔡胤勤先生讓我們了解到藝術家書籍之歷史發展以及現況,特別是引進台灣後之教育推廣及實踐。藝術家書籍已超出一般書籍的概念,成為一個獨立藝術創作形式。相較於其它藝術創作形式,它擁有如美國畫家Pat Steir (1977)在七零年代所提出之七個與「書」關聯的特性:portable/便携、durable/耐用、inexpensive/便宜、intimate/親密、non-precious/非貴重、historical/歷史以及universal/普遍。蔡胤勤先生認為藝術家書籍創作可分兩種類型:編輯(editorial)及序列(sequence),前者偏重於概念在長時間累積後的編輯而完成創作,後者則視藝術家書籍為一個有時間與空間的媒介或系統並由此發想概念及創作。演講中陳愷璜校長也以其九零年代之出版藝術家書籍經驗現身說法分享其間甘苦。

d
Follow us